驻县发改局纪检监察组:做好“后半篇文章”提升派驻监督质效 | |||
|
|||
"我单位已按照《监察建议书》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逐项整改落实,欢迎纪检监察组再次进行帮助指正。”近日,泰顺县纪委县监委驻县发改局纪检监察组对一综合监督单位半年度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 原来,上半年驻县发改局纪检监察组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发现该单位存在无公函接待、公务接待超标准、财务审核不严格、政府购买服务列支不明等问题后,及时发放《监察建议书》,要求单位党委深入查找问题“病灶”,举一反三、修善制度,并在1个月内完成溯源整改和制度建设等长效机制。 其实,这只是派驻纪检监察组扎实做好派驻监督“后半篇文章”的日常缩影。一直以来,泰顺县纪委县监委要求各派驻机构把精准做实执纪监督“后半篇文章”作为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的总抓手。派驻机构立足监督第一职责,聚焦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通过向综合监督单位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整改结果"回头看”等方式,形成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派驻监督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本单位干部职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到位问题的根源,在于领导班子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意识不强,存在怕得罪人和‘老好人’思想,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轻微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在二季度党风廉政专题会上,列席会议的派驻组组长深度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并根据发现问题逐条逐项提出整改要求。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实时掌握整改情况,驻县发改局纪检监察组及时建立政治监督“四清单”,即在原有的干部廉政档案基础上进行优化,根据历年发现问题分门别类,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整改要求,实行销号管理,基本实现干部个人全生命周期监管。对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通过阶段性开展约谈、持续跟踪督办、结果见人见事等方式,将整改压力传导给单位“一把手”及班子成员,督促他们主动履行主体责任,对责任落实“挂空挡”,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等行为严肃问题,切实做好履责“后半篇文章”。 “开展监督工作,发现问题是第一步,解决问题、强化成果运用才是关键。”泰顺县纪委县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通过深挖综合监督单位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短板与不足,不断完善精准纠偏的矫正机制,对症下药,堵塞漏洞,治本清源,实现监督效果最大化。”
|
|||